大理白族“繞三靈”是大理白族地區一種宗教祭祀儀式與游春活動相結合的傳統民俗活動,是最為典型的大理白族儀式化的文化空間,是白族人民傳承千年的杰出文化遺產。
2020/03/03 / 大理州文體局 / 王曉云
[ 文物古跡 ] 南詔故都太和城遺址,位于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南詔德化碑》碑高3.02米,寬2.27米,厚0.58米。青石質,正書,文字剝蝕嚴重。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06/05 / 大理旅游網
[ 文化遺產 ] 每年的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各地白族群眾都會聚集到有著“白族歌城”美譽的劍川石寶山,參加在這里舉行的盛大歌會,“萬人對歌,白曲盈谷,山歡水笑,縱歌縱情”。石寶山歌會傳承至今已有千年歷史,200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2020/03/03 / 大理州文體局 / 楊曦泠
[ 文化遺產 ] 彌渡是花燈的故鄉,是歌舞的海洋,2008年6月,彌渡花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20/03/03 / 大理州文體局 / 李曉燕
[ 文化遺產 ] 彌渡民歌是彌渡縣境內漢族民歌和少數民族民歌的總稱,上世紀50年代以來,伴隨著《小河淌水》《十大姐》《彌渡山歌》《繡荷包》等一批彌渡傳統民歌在國內外廣為傳播,“彌渡民歌”逐漸產生廣泛影響力,成為我國知名度較高的音樂品類。201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2020/03/03 / 大理州文體局 / 楊智鈞
[ 文化遺產 ]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優美的風光,更是茶葉生產加工的優良生態環境。 下關沱茶是白族人民創造的十分典型的傳統技藝,是中國數千年來傳統制茶技藝中制作緊茶方法的典型代表, 2011年下關沱茶制作技藝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03/03 / 大理旅游網 / 王曉云
抱歉!你正在使用 IE ( Internet Explorer ) 瀏覽器訪問此網站!
為了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服務,網站僅支持IE 9以上的瀏覽器或者2015年以后的現代瀏覽器,推介使用Edge/Chrome/FireFox/360/QQ等瀏覽器...
Sorry ! you are using IE (Internet Explorer) browser to visit this website!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interactive experience services, the website only supports browsers over IE 9 or modern browsers 2015 years later. We recommend using Edge/Chrome/Firefox and other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