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名稱 | 大理古城 |
---|---|
景區等級 | 國家AAAA級景區 |
網友評分 | |
景區印象 | - |
地址電話 | 400-900-1558 大理市大理古城 |
開放時間 | 全天24小時 |
景區官網 | - |
游覽提示 | 享受蒼山下的慢生活,逛小店、泡酒吧,品味文藝時尚的魅力古城。 |
大理古城地處我國云南省,西側是巍峨壯麗的蒼山山脈,東側是遼闊無際的洱海。走進大理古城,您會發現這里的街道是典型的橫貫式布局,而此處的建筑風格也頗為別致、獨特,都是同一種顏色的青瓦屋面,而城中的地面也都用大型的石板拼砌而成,特色鮮明、風格古樸典雅,這也是大理古城自己獨有的風韻。
在歷經了多年的修正后,現在的大理古城已逐漸恢復了古時候的舊貌,走在這里,仿佛跟隨著歷史的足跡回到了從前,而這里也成了國內少有的保存最為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游客絡繹不絕,人們在此可以逛商店、游覽民居、到寺廟膜拜,景點可謂是一應俱全,也因此吸引了眾多前來大理古城游玩的游客。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F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叭乙谎劬?,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大理古城為人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城的城區道路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被修復一新。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大理的古樸、別致。養花種樹,已成為傳統的習俗,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大小不等的花園,名貴的大理山茶花、杜鵑花,爭奇斗艷、傲雪開放,各種紅花綠劃伸出墻外,連成一條條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時不絕,彌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從蒼山上流進城里,穿街繞巷,經過一家家門前,洗凈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聲不絕于耳,如彈奏的三弦?!凹壹伊魉?,戶戶養花”名不虛傳。
歷史悠久,極負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傳統盛會“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蒼山腳下舉行。云南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聳立在三月街街場上。在古城西北1公里處,就是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理三塔,與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遙遙相對,為古城增添了一層燦爛的色彩。
大理古城 主要景點/游覽點
古城樓
1、文獻樓
文獻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構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2、五華樓
五華樓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時,曾經駐兵樓前。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被燒毀。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修了鐘鼓樓,其規模格局已遠不如南詔的五華樓。
3、南城樓
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標志。古城墻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
4、北城樓
北城樓,又稱“安遠樓”。北城門又稱“安遠門”、“三塔門”,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門之一。城樓的屋頂采用了中國宮室建筑中較高等級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筑風格。
書院
1、西云書院
西云書院位于大理市古城片區城內,大理市第一中學內。書院建于清代,原為楊玉科私人府第?!段髟茣骸芳仁菤v史悠久的學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筑,對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歷史、古建園林具有重要的價值。
2、大理府考試院
大理府考試院位于大理古城博愛路北段東側,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舉的場所。大理府考試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大理城內西北角,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遷至現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
1、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制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維修時,發現600余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極高的維護價值。
2、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是南詔立國時的都城。南詔在751年和754年與唐王朝發生了兩次戰爭,史稱“天寶戰爭”,并取得了最終勝利。776年,為“立此存照”,南詔王閣羅鳳立“南詔德化碑”于“國門”之外,“論阻絕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因其規模宏大、地面遺跡保存較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百項重大遺址項目名錄。
3、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輻射滇西教區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法人牧師嚴美璋(中國名)于1927~1932年建蓋。教堂坐東朝西,由大門、通道、二門和禮拜堂組成。主體建筑為臺梁式結構,外面雙層皆偷心,頂施彩繪藻井,大門斗拱挑檐歇山頂,二門與教堂相連。堂前為門樓,雙層,中間高兩頭低,采用白族實木結構建筑形式,由獅、象、龍、鳳等瑞獸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傳教士韓純中于1914年(1904年)建蓋。當時稱“中華基督教禮拜堂”,1956年,更名為“大理基督教合一會”。1980年,又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會”。2004年再次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門進入東西兩道二門、禮拜堂、禱告室和屋頂的鐘樓。教堂主體結構為土木結構、四撇水瓦屋頂,四面墻壁均由石頭壘砌而成。200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博物館
1、大理市博物館
大理市博物館成立于1986年,是大理市文物收藏、研究與陳列的機構,屬地方性綜合博物館。館址位于清云南提督衙門、原杜文秀帥府舊址內,1993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大理市博物館藏品涵蓋了大理地區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的珍貴文物遺存近萬件,其中一級文物17件(套),二級文物257件(套),三級文物190件(套)。2009年5月18日面向全社會永久性免費開放。
2、中國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
中國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位于大理古城復興路以西,玉洱路以北,是云南省首家專題電影博物館,中國國內首家專題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
3、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123號,大理古城內保存最為完好、最具白族建筑藝術代表性的清代祠堂建筑群,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公祠”內。是云南省首家建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共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535件。
游玩街區推介
1、復興路
復興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華的街道,連接南城門和北城門,總長1500米,路面為麻塊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長的主干道。復興路兩邊商鋪保持了民清時期的建筑風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業街道。
2、洋人街
洋人街,原名“護國路”,為紀念民國初云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白o國路”呈東(西走向,全長1200米,寬7米,青石板鋪面。其中最繁華的是中段,全長185.6米,是中國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3、人民路
人民路是大理古城內一條東西主干道,全長1200米。1943年稱為“中正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正式改成“人民路”。
4、紅龍井
紅龍井,全長408米,地處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帶,景觀主體自西向東,以博愛路為界分為上下兩段,是以井的名稱來命名的街道。紅龍井建筑特色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
2019-11-05 01:19 | 閱讀:4027
來源:大理旅游網